| 入朝洛堤步月 作者:上官仪
脉脉广川流, 驱马历长洲。 鹊飞山月曙, 蝉噪野风秋。
【注释】:
上官仪是初唐宫廷作家, 齐梁余风的代表诗人, 其词绮错婉媚, 有“上官体”之称。刘饣束《隋唐嘉话》载, 唐高宗“承贞观之后, 天下无事。仪独持国政。尝凌晨入朝, 巡洛水堤, 步月徐辔, ”即兴吟咏了这首诗。当时一起等候入朝的官僚们, 觉得“音韵清亮”, “望之犹神仙焉”。可
知这诗是上官仪为宰相时所作, 在唐高宗龙朔年间(661-663), 正是他最得意之际。
这首诗是写他在东都洛阳皇城外等候入宫朝见时的情怀。唐初, 百官上早朝并没有待漏院可供休息, 必须在破晓前赶到皇城外等着。东都洛阳的皇城, 傍洛水, 城门外便是天津桥。唐代宫禁戒严, 天津桥入夜落锁, 断绝交通, 到天明才开锁放行。所以上早朝的百官都在桥下洛堤上隔水等候
放行入宫, 宰相亦然。不过宰相毕竟是百官之首, 虽然一例等候洛堤, 但气派自非他官可比。
诗的前二句写驱马沿洛堤来到皇城外等候。“广川”指洛水, “长洲”谓洛堤。洛堤是官道, 以便车马通行, 故喻称“长洲”。首句不仅以洛水即景起兴, 谓洛水含情不语地流着;更是化用《古诗·迢迢牵牛星》“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以男女喻君臣, 暗示皇帝对自己的信任, 流露
首承恩得意的神气。因而接着写驱马洛堤, 用一个“历”字, 表现出一种心意悠然、镇定自若的风度。
后二句是即景抒怀。这是秋天的一个凌晨, 曙光已见, 月挂西山, 宿鸟出林, 寒蝉嘶鸣, 野外晨风吹来, 秋意更盛。在写景中, 这位宰相巧用了两个前人的诗意。第三句写凌晨, 用了曹操《短歌行》:“月明星�。谌的戏�, 绕树三匝, 何枝可依。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 天下归
心。”原意是借夜景以忧虑天下士人不安, 要礼贤下士以揽人心。这里取其意而谓曙光已见, 鹊飞报喜, 见出天下太平景象, 又流露着自己执政治世的气魄。末句写秋意, 用了陈朝张正见《赋得寒树晚蝉疏》:“寒蝉噪杨柳, 朔吹犯梧桐。……还因摇落处, 寂寞尽秋风。”原意讽喻寒士失
意不平, 这里借以暗示在野失意者的不平之鸣, 为这太平盛世带来噪音, 而令这位宰相略有不安, 稍露不悦。
总起来看, 这诗确属上官仪得意时的精心之作。它的意境和情调都不高, 在得意倨傲、自尊自贵之中, 于帝王婉转献媚, 对贫寒作势利眼。不过, 它也有认识意义, 倒是真实地为这类得势汉权的宫廷文人留下一幅生动写照。从艺术上看, 这寥寥二十字, 不只是“音韵清亮”, 谐律上口, 而
且巧二构思, 善于用事, 精心修辞, 把当时的得意神气表现得相当突出, 难怪那些有幸亲聆的官僚们“望之犹神仙焉”。
(倪其心)
,,5156edu
作者其它作品: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