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
晚次湖口有怀(节�。�
刘长卿
帝乡劳想望, 万里心来去。
白发生扁舟, 沧波满归路。
秋风今已至, 日夜雁南度。
木叶辞洞庭, 纷纷落无数。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 诗人夜晚在湖口这个地方住宿, 看到秋天的湖光水色, 心中有感而写下这首诗。
B. 首句是即景抒情, 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 想象自己将踏上长达万里的路程。
C. “白发\“在古人眼里象征年老, “沧波”则是眼前的湖水, 三、四两句的写法是实写。
D. 诗句中的“扁舟”跟“今夜谁家扁舟子”“明朝散发弄扁舟”中的“扁舟”均指小船。
E. 大雁在秋天不分昼夜向南迁徙, 发出阵阵叫声, 让诗人难以入眠, 增添了许多愁情。
15. 诗歌的尾联耐人寻味, 请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案】
14. BC
15. ①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②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而产生的失意之情;③表达了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手法分析。B项“诗人从帝乡向远方眺望”错误。应为“站在湖口向帝乡眺望”。C项“写法是实写”错误, 应是虚实结合。
点睛:具体分析选项的时候要注意结合题目、作者、注释等内容分析。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如本题C项“写法是实写”错误, 应是虚实结合。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艺术效果。考查尾联内容, “木叶辞洞庭, 纷纷落无数”, 分析手法, 使用了以景结情的艺术手法;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写出了诗人在深夜中看到落叶;分析情感, 失意, 诗人身在异乡而难归的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