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岑参 
雷声傍太白, 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 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 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 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 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 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 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舷乓怪�。 
【注释】因假:一作“田假”, 唐代官吏到职田理田的假期。二仲:汉代隐士羊仲、求仲。碓(duì):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声傍太白”一句, 起势突兀, 巨响自天而降, 震撼人心, 其有先声夺人的咄咄气势。 
B.开头四句重在描写山中骤雨来临时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可怖、萧瑟的景象, 视角由远而近。 
C.五、六句起过渡的作用, 由外景之“胜概”转入“衡门”之“趣”, 统领了下文内容。 
D.诗歌表面上写诗人在草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实际隐含着他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 
16.抒情言志是古代诗歌的传统, 这首诗在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容的能力。“可怖、萧瑟的景象”说法错误。由诗歌描绘的内容可知, 诗人在草堂中所见的应是雄阔、恢宏的景象。 
16.(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诗人用“趣弥浓”“误徇”“愧”“惆怅”等情感色彩鲜明的词语直接表现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不满, 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喜爱向往。(2)间接抒情。①借典抒情:诗人用隐士羊仲、求仲的典故, 表现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②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结尾两句, 诗人借鸟儿在夜幕中归巢的景象, 表现自己对滞留官场、难以找到身心归宿的愧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