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
云安九日, 郑十八携酒陪诸公宴
杜甫
寒花开已�。杖锒烙�。旧摘人频异, 轻香酒暂随。
地偏初衣夹, 山拥更登�!M蚬匀致�, 酣歌泪欲垂。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云安之地入秋后诸般花事已谢, 唯有菊花独盛, 以此入题, 情致楚楚。
B. 第三句写诗人见菊蕊盈枝, 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 年年不同, 今亦不同。
C. 第四句写宴饮之情状, 酒樽由邻座递至自己手中, 饮后即递与他人, 酒香亦随之轻轻飘去。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
D. 颈联二句写云安的气候、地理特点。时至重阳, 人们才开始穿上无絮的夹衣;登高远望, 山势陡峭险峻。
15. 请结合全诗理解分析“酣歌泪欲垂”中“泪”的意蕴。
【答案】14. C 15. “酣歌泪欲垂”意思是, 当郑十八所邀诸公酒酣耳热, 纵情高歌之际, 诗人却热泪盈眶。这一“泪”字的意蕴有:(1)为时光悄逝而感伤。“旧摘人频异”句去年摘菊登高之人, 今已迥异, 著一“频”字, 今人摘花登高, 转眼也会成旧。时光悄逝, 令人伤感。(2)为自己的四处漂泊而伤心。“轻香酒暂随”句, 今日虽有清香之酒, 不过暂时随我, 明日明年又不知在何处, 饮何人之酒。漂泊伤感之情可见。(3)为思念家乡而伤心。重九登高, 朋友相聚甚欢, 而自己不能与家人团聚, 思乡之情顿生。(4)为各地战火不息, 民不聊生而伤心。杜甫登上云安高处, 远眺四处群山, 念及“万国皆戎马”, 国家处于战火之中, 百姓遭受苦难, 不仅伤感落泪。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参看注释, 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 得出答案。本题中, C项, “可见诗人此时心情极为轻松愉悦”错误, 此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暂随自己, 实则暗寓自己将暂居云安, 行踪漂泊不定。此乃触眼前之景而生感慨之情, 颇多漂泊伤感之情, 并非轻松悦之情。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把握诗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态度能力。命题从全局入手, 直接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类题, 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 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 进行综合解读。分析可知, “泪”为全诗的诗眼, 是理解作者思想情感的关键。首先理解“酣歌泪欲垂”的含义, 然后结合作者的思想, 联系全诗理解“泪”蕴含的丰富感情。该诗主要描述的是郑十八陪诸公喝酒的故事。题目中的“九日”为九月初九, 登高节, 古人有登高望远怀乡念亲的习俗, 同时也有自伤飘荡之感;“旧摘人频异”, 人指诸公, 曰频异, 忆去年也, 写诗人见菊蕊盈枝, 不禁联想到来此登高宴饮、赏菊插枝之人应多次变换, 年年不同, 今亦不同, 有一种时光流逝得到伤感;“轻香酒暂随”, 此句明写酒杯酒香只暂随自己, 实则暗寓自己将暂居云安, 行踪漂泊不定, 触眼前之景而生感慨之情, 颇多漂泊伤感之情;“万国皆戎马”登高所见, 联想到国家处于战火之中, 感时忧国。据此分条表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