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时牧欲赴官归京①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 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 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 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 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③的的:鲜明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色调明快, 笔法简洁, 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 勾画了一幅“春郊送别图”。
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 一山间, 一水边, 一远, 一近, 静中有动, 画面生动和谐。
C.颈联叙写友人与诗人的不同心境。裴坦春风得意, 踌躇满志;诗人空虚无着, 怅然若失。
D.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 现在却各奔东西, 诗人不由得想到自己回京后的寂寥之态。
16.虚实结合是这首诗的特色之一, 请结合诗歌前两联加以赏析。
答案:
15.B
16.首联写江南早春阳光明媚、芳草鲜美的景象, 是实写;颔联前句想象云雾缭绕的九华山寺庙时隐时现的景象, 是虚写, 后句写眼前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 是实写。虚实结合, 创设意境。既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颔联写诗人归京途中所见”错误。“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 所以颔联是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象, 并不是诗人归京途中所见景象。
故选B。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首联描写天气和暖泥土融化积雪半消, 行人出游芳草萋萋马嘶声萧萧的江南早春景象, 为真实所见, 此为实写;
颔联前句描写九华山路上朵朵白云遮蔽古寺, “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 所以为想象友人裴坦赴任途中所见的景象, 此为虚写;后句描写清弋江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的景象, 此为实写;
诗歌前两联虚实结合, 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 又抒发了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也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