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4-15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 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注】此诗写于长庆三年诗人任杭州刺史的次年。江楼, 也称望海楼。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夕”到“灯火万家”再到“月照平沙”, 体现了诗人观景的时间顺序。
B.诗题“望”字一语双关, 既联系眼前所见之景, 又暗含“招客”的主题。
C.诗歌颈联写景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出发, 辅以贴切的比喻, 甚是高妙。
D.诗人独居异乡, 内心愁苦, 以乐写哀, 眼前美景反衬出诗人愁苦的形象。
15.这首诗题为“江楼夕望招客”, 诗人是如何邀请友人的?请结合诗歌具体分析。(6分)
答案:
14.D(D项“诗人内心愁苦”有误, 诗人此刻欣赏美景, 并想邀请友人一起欣赏, 说诗人“内心愁苦”没有依据。反衬的说法也不恰当。)
15.以所观美景邀请友人:此处山川形势壮阔、万家灯火繁华、星光水光交相辉映, 江楼又是极佳的观景地点;以此处气候之凉爽宜人邀请友人, 颈联“晴天雨”“夏夜霜”的比喻给人以清凉之感, 这江楼正是炎炎夏日避暑的好去处;以殷切的情意直接邀请友人, 诗人在做足铺垫之后以一句“能就江楼消暑否”直接向友人发出了邀请。(每点2分)
【诗歌赏析】
诗人写出了黄昏时站在楼上所看到的杭州城外繁华景色。
海天东望夕茫茫, 山势川形阔复长一首句写仲夏之夜, 登上江楼, 极目远眺, 海天暮色“茫�!币黄�, 写出海上夜色。次句推展画面, 山川形势, 气象壮阔。
灯火万家城四畔, 星河一道水中央一次联泼墨挥洒, 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天际银河倒映在江心。同首联所写海天茫�!⑸礁咚�, 相互辉映。都是“夕望”之景。
风吹古木晴天雨, 月照平沙夏夜霜——腹联使用了“晴天雨”“夏夜霜”两个形象比喻。前者将风吹古木树叶的萧瑟声同雨声联系, 说明酷似雨声;后者将皓月临照平沙的银白色同霜色比并说明形如秋霜。以强烈的主观想象把互相矛盾的自然现象通过艺术的对接, 合情合理, 使景色透射出一股清凉气息。
能就江楼销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尾联以问答的形式, 以江楼茅舍消暑“校清凉”亲切、诙谐, 因口吻而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在夕阳西下的时候, 诗人登上江楼, 向东望去, 总览余杭山川形势, 只见海天一色莽莽苍苍, 山川分外开阔空旷。而当夜幕降临, 城四周燃起了万家灯火, 钱塘江中江船密集, 待渔火纷纷点燃之时, 就仿佛是天上的星河映在了水的中央。森森古木高旷而幽寒, 就是在晴天也像下雨一样阴凉潮湿, 月亮照在平沙之上, 就是在夏天也像是落下了层白霜那样清寒。
于是, 诗人描写了俯瞰万家灯火星河灿烂的繁华夜景和月白风清的感受。用“晴天雨”来形容夜风, 把风吹树叶的飒飒声和雨声联系起来;用“夏夜霜”来形容月光, 又把月照白沙的颜色, 和霜色结合起来, 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于此可见一斑, 壮美的山河, 凉爽宜人的气候, 加上主人的殷勤, 客人便欣然而至了。
诗人把江城夏夜的景色描写得分外美丽。不仅有海天一色山川阔大的自然之美, 又有万家灯火、水中渔火的人间安宁, 繁华的气象。而古木”“平沙”二句的描绘, 便把一片清朗幽寒写得淋漓尽致, 让人顿觉暑意全消, 精神为之一爽——这的确是一个消暑的好地方。
诗中所写都是寻常景物:�!⑻臁⑸酱ā⒌苹稹⑿呛印⒎缬晔髂�, 月下的霜……但其妙处就在于在短短一首七律中用这么多事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 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 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 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