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 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 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 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 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 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 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 且进杯中物。
[注]此诗作于作者40多岁时。
19.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诗句“阿宣行志学”中, “志学”与“束发”同义, 意思是_______。
20. 黄庭坚评价此诗时说:“观渊明之诗, 想见其人岂弟(同“恺悌”, 和乐安闲的意思)慈祥、戏谑可观也。”请结合诗句, 分析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
答案:
19. (1). 古体诗 (2). 十五岁(成童)
本题中, 第①空, 本诗属于古体诗。古体诗格律自由, 不要求对仗、平仄, 押韵较自由, 篇幅长短不限, 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第②空, “志学”:人十五岁的代称;“束发”:古时男子自成童开始束发, 因以指初成年。因此“志学”和“束发”都是指十五岁(成童)。
20. ①自嘲。以两鬓白发, 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 容颜苍老, 语意诙谐;②夸张。以夸张手法刻画五个儿子的行状, 阿舒懒惰无敌, 阿宣不爱文学, 雍和端十三岁竟然还不认识六和七, 通儿只知寻找梨与栗, 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以漫画的笔法描摹;③以喝酒做结, 幽默之中显率性通达。
【20题详解】
本题中, 本诗语言的幽默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自嘲, 一是使用了夸张手法。诗人说自己“白发被两鬓, 肌肤不复实”, 以两鬓白发, 肌肤松弛来自嘲年事已大, 容颜苍老, 语意诙谐。诗人写自己五个儿子“总不好纸笔”, 夸张地形容了儿子们的形状, “阿舒已二八, 懒惰故无匹”, 阿舒是老大, 十六岁了, 而懒惰无比。“阿宣行志学, 而不爱文术”, 阿宣是老二, 行将十五岁了, 就是不爱学写文章。这里语意双关, 到了“志学”的年龄而不志于学。“雍端年十三, 不识六与七”, 雍、端两个孩子都十三岁了, 但不识数, 六与七都数不过来。“通子垂九龄, 但觅梨与栗, ”通子是老五, 快九岁了, 只知贪吃, 不知其它。诗人以夸张的手法, 分别突出人物的某一特征, 以漫画的笔法进行描摹。此外, 诗人以喝酒做结, 认为假若天意真给了他这些不肖子, 那也没有办法, 还是喝酒吧。幽默之中显出了诗人的率性通达。
【翻译】
白发覆垂在两鬓, 我身已不再结实。身边虽有五男儿, 总不喜欢纸与笔。阿舒已经十六岁, 懒惰无人能相比。阿宣快到十五岁, 也是无心去学习。阿雍阿端年十三, 竟然不识六与七。通儿年龄近九岁, 只知寻找梨与栗。天命如果真如此, 姑且饮酒莫论理。
此诗当作于陶渊明四十多岁时, 反映了诗人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诗人以风趣幽默的口吻责备儿子们不求上进, 与自己所希望的差距太大;勉励他们能好学奋进, 成为良才。其中流露出诗人对爱子们的深厚、真挚的骨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