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诗, 完成21-22题。(7分)
鹊踏枝
(五代)冯延巳
六曲阑干偎碧树, 杨柳风轻, 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②又飞去。
满眼游丝③兼落絮, 红杏开时, 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①细钿:用金翠宝石装饰的筝;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②海燕:传说燕子来自海上, 故称“海燕”。③游丝:指在空中飞扬的虫丝。
21.上阕中“六曲阑干偎碧树”的“偎”字富有特色, 请作赏析。(2分)
22.结合“浓睡觉来莺乱语, 惊残好梦无寻处”两句, 分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5分)
答案:
21.用拟人的手法, 形象地描绘了绿树与阑干彼此交映的景象, “偎”字又有亲昵的神态, 反映出观景人缺少慰藉、寂寞孤单的心情。(2分, 表达特色、作用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
22.刻画了一位独守空闺、孤独寂寞的女子形象。女主人公整日孤单, 好不容易谁浓梦好, 偏是莺语惊醒, 美好的梦境消失无踪;“乱”字暗示心情烦乱, “无处寻”写出了伤感与惆怅(5分, 需结合诗句分析。意思符合即可, 有欠缺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