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赏析 | 诗词下载| 诗词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


高适
4.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后面的作业。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1)这首诗的一、二两句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请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这首诗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现诗歌意境的?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1)胡天北地, 冰雪消融, 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回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 诗人用雪净, 牧马, 月明等词语营造了一副和平静谧的气氛
(2)前两句实写, 后两句虚写, 虚景又恰好与雪净, 明月等搭配和谐, 整首诗虚实交错, 构成美妙旷远的境界!


参考译文:
冰雪融�。肭值暮丫娜环祷梗鹿怵ń�, 悠扬的笛声回荡在戍楼间.
试问饱含离情的《梅花落》飘向何处?笛声仿佛像梅花一样随风落满了关山.


赏析: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 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 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 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此诗写塞上闻笛而生乡关之思, 但首先却展现出冰雪铺凝的广袤胡天, 然后再在明月与戍楼之间托出羌笛之声, 在荒漠塞外与故乡春色的鲜明反差之中透露出缕缕乡思.但这乡思却略无哀怨, 而是随着一夜风吹渗满整个关山, 以可见的壮伟景观的实态体现出巨大的内在显现力与艺术包容力.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 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字亦有“实色”与“虚色”之分.高适在这首诗中写景就有“虚景”与“实景”之分, 他用明快、秀丽的基调, 丰富奇妙的想象, 实现了诗、画、音乐的完美结合, 描绘了一幅优美动人的塞外春光图, 使这首边塞诗有着几分田园诗的风味.
前二句写的是实景:胡天北地, 冰雪消融, 是牧马的时节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 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开篇就造成一种边塞诗中不多见的和平宁谧的气氛, 这与“雪净”“牧马”等字面大有关系.那大地解冻的春的消息, 牧马晚归的开廓的情景使人联想到《过秦论》中一段文字:“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却匈奴七百余里,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则“牧马还”三字似还含另一重意味, 这就是胡马北还, 边烽暂息, 于是“雪净”也有了几分象征危解的意味.这个开端为全诗定下了一个开朗壮阔的基调.
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境里, 不知哪座戍楼吹起了羌笛, 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懊坊ê未β洹笔墙懊坊洹比植鹩�, 嵌入“何处”二字, 意谓:何处吹奏《梅花落》?“梅花落”本为羌笛声, 但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 而是落梅的花瓣, 它四处飘散,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诗的三四句与“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近, 是说风传笛曲, 一夜之间声满关山, 其境界很动人.
三四句之妙不仅如此.将“梅花落”拆用, 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 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 它们四处飘散, 一夜之中和色和香洒满关山.这固然是写声成象, 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 以设问出之, 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 虚实交错, 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 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同时, 它仍包含通感, 即由听曲而“心想形状”的成分.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 而想到梅花之落.句中也就含有思乡的情调.不过, 这种思乡情绪并不低沉, 这不但是为首句定下的乐观开朗的基调所决定的, 同时也有关乎盛唐气象.诗人时在哥舒翰幕府, 同时所作《登陇诗》云:“浅才登一命, 孤剑通万里.岂不思故乡, 从来感知己”, 正是由于怀着盛唐人通常有的那种豪情, 笔下的诗方能感而不伤.
这首七言绝句, 由雪净月明的实景写到梅花纷飞的虚景, 虚实相生, 搭配和谐, 共同营构出一种美妙阔远的意境.诗中的思乡之情含蓄隽永, 委婉深沉, 令人咀嚼不�。�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