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大全 | 诗词赏析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元曲 | 诗词下载|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
人日寄杜二拾遗①
高适
人日题诗寄草堂, 遥怜故人思故乡。
柳条弄色不忍见, 梅花满枝空断肠。
身在远藩②无所预, 心怀百忧复千虑。
今年人日空相忆, 明年人日知何处。
一卧东山三十春③, 岂知书剑老风尘。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
[注]①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杜二:杜甫。此诗写于高适晚年任蜀州刺史期间。②南藩:指蜀地。③东晋时期, 贤人谢安坚决辞去官职到会稽附近的东山隐居, 后人常用“高卧东山”来比喻隐居不仕, 生活安闲。
15.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和鉴赏,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起句直入点题, 三、四两句承接“思故乡”的具体内容, “不忍见”“空断肠”透露出了本诗的情感基调。
B. 九、十两句用谢安的典故, 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 只不过这样也会心路辜负了随身的书剑, 蹉跎了岁月。
C. 全诗每四句一段, 共分三段, 每段换韵, 音调抑扬交换, 与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相协调, 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D. 诗歌把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浑朴自然的语言, 传递出了发自肺腑的真情, 颇有“汉魏风骨”。

16. 从第二句的“怜”到第六句的“忧”和“虑”, 再到末句的“愧”, 分别反映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内容?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答案:

15.B  称赞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错误。“一卧东山三十春, 岂知书剑老风尘”意思是生活虽困顿, 却也闲散自适, 不可能知道此时竟辜负了随身的书剑, 老于宦途风尘之中。诗人早年曾隐身“渔樵”《封丘作》, “龙钟还忝二千石, 愧尔东西南北人!”这“愧”的内涵是丰富的, 它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 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这种“愧”, 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 相知之深。可见九、十两句借谢安典故批评自己享受了“闲散自适”的时光, 有愧于人生和忧国忧民的好友杜甫, 并非赞扬“杜甫像谢安一样有隐逸情怀”, 赞扬了杜甫, 但隐逸情怀是作者自己的, 其中有无奈有愤激。
16. 第二句表现思念故乡, 三、四句写羁旅飘泊的孤寂落寞和异地宦游的怅然失意及人生的渺�!S蟹呖筒黄�, 有忧郁和悲伤, 感情是复杂变化的。五、六句写诗人的爱国热忱未衰减, 面对动荡不已的时局, 忧虑不已。此忧之深, 虑之远, 更说明国步艰难, 有志莫申。深沉的感喟中, 隐藏了内心无限的哀痛。瞻望未来, 深感渺茫, 回顾往昔, 事难前定。诗人对早年曾隐身“渔樵”的“愧”蕴含着自己匡时无计的孤愤, 和对友人处境深挚的关切, 更见得两人交谊之厚, 相知之深。



作者其它练习:
高适《赋得还山吟送沈四山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其九)》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高适《燕歌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自蓟北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裴别将之安西》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邯郸少年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蓟中作》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杨山人归嵩阳》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登百丈峰(其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蹇秀才赴临洮》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别韦参军》阅读练习及答案 
《除夜作》《除夜》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钜鹿赠李少府》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田少府贬苍梧》阅读练习及答案 
《塞上听吹笛》《从军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送别》《别舍弟宗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夜别韦司士》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入昌松东界山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送董判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金城北楼》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塞上听吹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译文、赏析) 
高适《送郑侍御谪闽中》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其二】》阅读练习及答案 
诗词练习搜索

题目:
类型: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