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阅读练习及答案
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 刘长卿 汀洲无浪复无烟, 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 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 长沙谪去古今怜。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出巡至夏口到鹦鹉洲一带, 于傍晚时遥望岳阳城的所见所闻所思。 B. 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的景象, 引发了诗人对远在岳阳城的友人源中丞的思念。 C. 诗人描绘了一幅寒江夜泊图, 孤城、寒角、独树、夜船营造出凄寒孤怆的意境。 D. 运用贾谊忧心汉室却遭贬谪的典故, 意在表达诗人对贾谊的深切同情和自伤自怜。 15. 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答案】 14. D 15. ①虚实结合。上句实写诗人汉口所见的景色, 下句想象洞庭湖畔的景色。虚实结合, 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②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 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悠远浩渺的洞庭湖水寄寓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 ③动静结合。“江鸟斜飞”是动景, “秋水连天”是静景, 动静结合, 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④用词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 生动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 意境邈远。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 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 即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逐句翻译诗句, 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 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 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 得出答案。本题中, D项, “……意在表达诗人对贾谊的深切同情”错误, 选项对诗中的典故分析有误, 从诗中来看, 尾联使用贾谊的典故, 含蓄表达对源中丞此贬的同情和不平, 而且隐含了自己曾遭贬南巴的同病相怜之感。故选D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请赏析颔联的艺术特色”, 然后分析颔联写了什么内容, 使用什么技巧, 从哪些角度来写, 有何效果。“汉口夕阳斜渡鸟, 洞庭秋水远连天”, 意思是“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 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 这里分写两地景物。上句写诗人回眸汉口所见的暮景, 下句虚拟源中丞所在地——洞庭的浩渺水色。远眺汉口, 夕阳西下, 暮归的鸟儿斜着翅膀渡过江去, 这是实景;作者遥想洞庭湖, 秋水浩森, 鼓涨到远方, 似与远不可测的天边连在一起, 这是虚景。由此可知, 颔联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构图上更切近画理:颔联是工对, 但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富于远势的图景, 一近景, 一远景, 这是从空间角度赏析。夕阳飞鸟着一“斜”字, 画龙点睛, 那暮色中斜飞的江鸟, 似乎牵引着诗人的愁思, 顺着秋波, 与洞庭相连, 而一个“远”字更使那愁思由一点而荡溢为浩渺无际。这是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一个身在汀洲心驰洞庭的诗人形象隐约其间, 他的心已由此地(鹦鹉洲)飞越到彼地(洞庭湖)了。笔力清爽, 情思渺远。结构上, 上下两句似无联系, 但这种切割空间的手法正好造成诗人凝眸飞鸟、思接远方的艺术空白, 诗人的相思之情充盈激荡于其中。
作者其它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