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 15~16 题。
舟行即事
【唐】杜荀鹤
年少髭须雪欲侵, 别家三日几般心。朝随贾客忧风色, 夜逐渔翁宿苇林。
秋水鹭飞红蓼晚, 暮山猿叫白云深。重阳酒熟茱萸紫, 却向江头倚棹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抒情。诗人年龄不大, 却须白如雪, 可见常年奔波劳苦。重阳佳节还得出外, 不能同家人同乐, 因而不免感慨万千。
B. 颔联记事。白天跟随商人乘舟旅行, 担忧刮风下雨误了行程;夜晚和渔夫一起寄宿在芦苇荡, 堪称风餐露宿, 随遇而安。
C. 尾联写景抒情。诗人手把新酿好的菊花酒, 眼见紫色茱萸盛开, 面对淼淼江水, 为美好的节令里不能与亲友团聚而惆怅。
D. 整首诗清新自然, 洗练隽永, 既有对风光的描绘, 也有对风俗的反映, 寄托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可谓写重阳的佳作。
16.该诗的颈联, 与“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在艺术技巧上相通, 请予赏析。(6 分)
答案:
15.C【解析】 对尾联的理解有误。诗人想象着故乡的风物(酒和茱萸)、亲人团聚的情景, 倍感无奈, 只能倚桨吟味。这是虚实结合的写法。
16. ①两者都用到了色彩的对比。王勃句落霞的红、孤鹜的黑与水天的蓝, 本诗颈联中白的云与鹭, 红的野花以及深色的山, 都通过深浅参差的色彩描绘了一幅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象, 宛如一张画卷在眼前铺展开来。
②两者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王勃句中孤鹜奋进、晚霞飘飞是动态, 秋水和长天看似静态, 却是动的晚霞和孤鹜的背景, 动静交融, 浑然一体;本诗颈联中则将静的秋水、红蓼、暮山、白云和动的飞鹭、啼猿放在一起, 用动的鹭和猿为整片静景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使整个画面生动了起来。
③两者都结合了视觉与听觉。王勃句中虽没有“孤鹜”之声, 但可以想象其飞翔时的长鸣, 与天高水阔一同构成了秋日的寥廓壮丽的气象;本诗颈联中则直写猿叫, 此哀声与深沉孤寂的画面相辅相成, 将诗歌的萧索凄凉之情推向了顶峰。
④两者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王勃此句为其《滕王阁序》中的金句, 虽为写景, 但其视野开阔、画面壮美, 寄寓了作者不甘沉沦、积极进取的青春志气;本诗颈联中鹭、晚、暮山、猿叫, 都是有哀怨之情的意象, 寄寓了诗人羁旅漂泊、思乡怀人的寂寥与落寞。
(答好一点可以给2分, 答好三点即可。其它答案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