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15-16题。
去矣行①
杜甫
君不见鞲②上鹰, 一饱即飞掣!
焉能作堂上燕, 衔泥附炎热。
野人旷荡无靦颜③, 岂可久在王侯间。
来试囊中餐玉④法, 明朝且入蓝田山。
[注]①755年, 杜甫任右率府胄曹参军, “数上赋颂, 不蒙采录。欲辞职去, 作《去实行)”。②籍:放鹰人所著的臂衣。③厩颜:犹厚颜。④餐玉:服食玉屑。古代传说仙家以此延寿。语出(魏书, 李先传》:“每黄古人餐玉之法, 乃采访蓝田, 躬性攻掘……预(李预)乃推七十枚为屑, 日服食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君不见”和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样, 引出宏大场景, 极富警醒意味。
B诗人以维魔借喻有志君子, “饱”指得到朝廷重用。“飞掣”则比喻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
C.诗人以“堂上燕”喻攀附权责的小人, 和“鞲上鹰”形成鲜明对比, 表达了自己不甘为燕的志向。
D.诗中杜甫要辞官的原因有二:一是自己是山野村夫, 心胸宽广:二是自己没有厚脸皮, 法违心做事。
16.本诗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及诗人的生平经历简要分析。(8分
答案:
15. A(两首诗“君不见”的作用不一样, 本诗中的作用是“转入议论或者抒情”)
16.①最后两句用典, 看似洒脱狂傲的背后实则是诗人怀才不遇的伤痛。②诗人不愿做趋炎附势的小官, 但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 因而想辞官不做, 学仙人那样到蓝田山上“餐玉”隐居修行。(每点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