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4~15题。
汧 阳 间①
韦庄
汧水悠悠去似纟并②, 远山如画翠眉横。
僧寻野渡归吴岳, 雁带斜阳入渭城。
边静不收蕃帐马, 地贫惟卖陇山鹦。
牧童何处吹羌笛, 一曲梅花出塞声。
[注]①汧阳:今陕西千阳县。唐时为吐蕃与内地交界之处。②纟并:绳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以彩带喻水, 翠眉喻山, 描绘出一幅素淡雅致的水墨画, 展现了汧阳周围的自然风光。
B.颔联点面结合, 以僧寻野渡、雁带斜阳两个具有典型特征的事例, 一人一物, 一空间一时间, 突出环境静幽。
C.颈联承前顺势而下, 用“边静”“地贫”写汧阳人民生活的闲静与清苦, 又以一“蕃”字暗示民族矛盾尖锐。
D.全诗通过层层铺叙的方法, 写汧阳的地理人情, 并运用视觉与听觉, 使读者在时空上加强了对汧阳的印象。
E.全诗运用贴切的比喻, 生动的形象, 语淡情浓的文字, 描绘出祖国边地的壮美风光, 朴素之中透示着光辉。
15.尾联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4.B、C B.没有点面结合。C.前六句诗极力渲染了边境的安宁、平静, 没有写民族矛盾尖锐。
15.诗人以牧童的一曲《梅花落》写出边地人民心中的感慨, (2分)羌笛的响声与前面六句营造的静谧形成反差, (2分)从而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令人回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