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①
王维
暮持筇②竹杖, 相待虎谿头。
催客闻山响, 归房逐水流。
野花丛发好, 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寂, 松风直似秋。
【注】①感化寺在陕西西安市辖县蓝田, 此诗是王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此时, 王维与好友裴迪同游同咏感化寺。②筇:筇竹, 实心, 节高, 宜于作拐杖。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 傍晚时分, 诗人王维手持竹杖, 与好友裴迪相约虎谿, 两人一起前往感化寺游览。
B.颔联写暮色催促游山之客及时赶路, 这时听到了山中隐隐传来的流水声, 循着曲折环绕的流水, 诗人来到了自己的客房。
C.颈联上句描写感化寺周围的野花丛生盛放, 下句使用拟人手法, 写山谷中的鸟儿因怕打扰了周围的环境, 只敢轻叫一声。
D.尾联写夜里诗人独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静坐, 感受清风从空荡荡的松林间吹过, 似有秋意, 空林、松风让诗人倍感孤寂。
E.王维常常在诗中融合绘画技巧, 让诗歌景致鲜明, 这首诗描写了暮色中的感化寺及其周围的幽静景致, 亦是诗中有画。
12. 诗歌后两联主要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1.(5分)【C、D】(C项理解有误, 颈联下句应理解为“鸟儿偶尔鸣叫一声”, 作者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用鸟鸣声衬托环境的清幽;且该句并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D项“独自”于诗难以确定, 且注释中提到他与好友同游感化寺;“倍感孤寂”, 理解情感有误。尾联中的“寂”, 主要指山林的寂静, 王维主动隐居辋川别墅, 这种寂静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选对一项得2分, 选对两项得5分)
12. (6分)①动静结合(答“以声衬寂”“视听结合”亦可, 分析作相应调整)。颈联上句为静景, 丛丛盛放的野花, 特别好看;下句为动景, 山谷中鸟儿不时传来婉转的鸣叫声, 更衬托出环境的清幽。动静结合, 使景物的描写更具画面感。②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人夜晚静坐于空灵的山林, 赏花听鸟鸣, 感受清风在松林中穿梭。作者借寂静清幽的山林之景, 表达了对感化寺景色的喜爱, 对闲适、恬淡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手法各1分, 分析各1分, 效果各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