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行送别
唐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歧, 云是王粲①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 骊歌②愁绝不忍听。
【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 “建安七子”之一, 文才出众。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 途中作《七哀诗》, 表现战乱之祸害, 诗中有“南登灞陵岸, 回首望长安”句。②骊歌:指《骊驹》, 《诗经》逸篇名, 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辞。
14. 下列关于诗歌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中, 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 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 也正如浩浩的灞水, 这里有比兴手法的运用。
B. “上有无花之古树, 下有伤心之春草”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 不仅展现了灞陵道边的古树春草, 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
C. “我向秦人问路歧, 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写朋友南行, 走的是当年王粲避乱时走过的古道, 暗示了朋友此行的不得意;还想象友人在离开灞陵长别帝都时, 也会像王粲那样, 依依不舍地翘首回望。
D. “古道连绵走西京, 紫阙落日浮云生”既带有写实的成分:灞上离长安三十里, 回望长安, 暮霭笼罩着宫阙;也有虚写的成分:用浮云蔽日来象征朋友被迫离京。
15. 李白的诗歌在丰富的意象中饱含着丰满的思想, 请结合具体诗句, 简要分析本诗的思想感情。
答案:
14. D
15. ①“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的离别之愁。②“紫阙落日浮云生”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 谗毁忠良, 表明作者对政局的担忧。③“古道连绵走西京”古老的西京, 绵绵的古道, 展现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向着历史和现实扩展, 触发更深广的愁思, 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 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 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 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 “用浮云蔽日来象征朋友被迫离京”错误。用浮云蔽日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谗毁忠良, 暗示朋友被迫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 可以从题材入手, 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 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 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 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灞陵”“灞水”重复出现, 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写灞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 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 也正如浩浩的灞水。“古道连绵走西京”, 漫长的古道, 世世代代负载过很多前往长安的人, 好像古道自身就飞动着直奔西京。这带有写实的成份, 灞上离长安三十里, 回望长安, 暮霭笼罩着宫阙的景象是常见的。展现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向着历史和现实扩展, 触发更深广的愁思。“紫阙落日浮云生”, 然而西京的巍巍宫殿上, 太阳快要西沉, 浮云升起, 景象黯淡。但在古诗中, 落日和浮云联系在一起时, 往往有指喻“谗邪害公正”的寓意。这里便是用落日浮云来象征朝廷中邪佞蔽主, 谗毁忠良, 透露朋友离京有着令人不愉快的政治原因。从诗中来看, 行者和送行者除了一般的离情别绪之外, 还有着对于政局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