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14-15题。(11分)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 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②亲。
即防远客虽多 事, 便插疏篱却甚③真。
已诉征求④贫到骨, 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馕磺灼葑∠潞�, 即有筑“篱”, 护“枣”之举;妇人向杜甫诉苦, 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转须:反而更应该。③甚:太。④征求:指赋税征敛。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首联写作者过去放任邻妇扑枣, 因为这位妇人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诗人其实是暗示吴郎应该让她打点枣。
B.颔联紧接一二句, 叙述邻妇扑枣是因为生活太贫困, 目的是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 对邻妇更加亲善友好。
C.颈联出句“防”的主语是妇人, 对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这两句诗,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
D.尾联看似与诗歌主题无关, 实则欲借邻妇的诉苦, 揭示当时百姓贫困的根源, 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具有律诗的形式美、音乐美, 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中来展现诗人的心理和情感, 语言沉郁顿挫而又不乏幽默。
15.清人卢德水说:“杜诗温柔敦厚, 其慈祥恺悌之衷, 往往溢于言表。”你从本诗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 E(C“表达了妇人的多心与敏感”理解有误。这两句诗意思是:她本来就是提心吊胆的, 吴郎不该还要插上篱笆。E“不乏幽默”理解有误)(选对一个得3分, 选对两个得5分)
15.同情弱�。挥斜跚榛�。即便自己穷困潦倒, 依然任凭老人打枣, 还特意写诗劝慰吴郎对老人亲善, 体现出诗人对穷困人民的深切同情。‚关注社会, 忧国忧民。由一个穷苦的寡妇, 由一件扑枣的小事, 诗人竟联想到整个国家大局, 以至于流泪。ƒ善于劝说。(或“说话委婉含蓄”)诗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启发对方, 用自己的眼泪来感动对方, 尽可能地避免抽象的说教, 措词委婉, 入情入理。(每点2分, 意思相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