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第14—16题。(8分)
咏贫士
【晋】陶渊明
万族各有托①, 孤云独无依。暖暧②空中灭, 何时见余晖?
朝霞开宿雾③, 众鸟相与飞。迟迟出林翮④。未夕复来归⑤。
量力守故辙, 岂不寒与饥?知音苟不存, 已矣何所悲。
【注】①万族, 自然界众多的事物。②暧暧:目光昏暗的样子。③宿雾:夜间的雾气。④翮(hé)
鸟的翅膀, 代指孤鸟, 喻作为贫士的诗人。⑤未夕:比喻年龄未老。陶渊明归隐时只四十一岁。
14.这首诗的体裁是( )。(1分)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五言古诗 D.近体诗
15.对本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二句以“孤云”自喻, 与各有所托的“万族”形成对比。
B.中间四句用独鸟比况, 表示与逐队群飞的“众鸟”的区别。
C.由“未夕复来归”可推知本诗当作于《归去来兮辞》之前。
D.量力而行, 遵守大道, 宁愿忍受饥寒, 可见诗人志趣高洁。
16.关于末句“已矣何所悲”有以下两种说法, 请评析之。(4分)
【甲】世无“知音”, 与前文“万”“众”“孤”的对比呼应。“何所悲”说明寓愤于中, 悲不自胜。
【乙】举世皆依乘风云, 而己独无攀援飞翻之志。宁忍饥寒以守志节, 纵无知此意者, 亦不足悲。
答案:
14.(1分)C
15.(3分)C
16.关于本诗末句的情感, 甲乙两个说法是相通的:(1分)甲认为, 诗人以一己高洁的坚守来对抗整个社会的肮脏, 诗人永远是孤独的, 自然悲愤难以言表:(1分)乙认为, 诗人坚守志节甘愿忍受一切, 是一种完全自觉自愿的行为,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对个人境遇有什么悲伤。(1分)“悲不自胜”是针对整个社会的堕落而发, “不足悲”是对自己坚守志节的个人遭遇的自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