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按要求作答。
欲与元八①卜邻②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 欲隐墙东③不为身 。
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
可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
【注】①元八:元宗简, 行八, 白居易的好友。②卜邻:选择邻居。③隐墙东:《后汉书》记载:“(王)君公遭乱独不去, 侩牛自隐, 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 后以“隐墙东”指隐于市井。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是白居易为表达“欲与元八卜邻”的恳切意愿寄赠给对方的一首卜邻诗。
B. 在诗人的妙笔点染下, 他把结邻而居的生活想象得极具诗情画意, 极富人情味。
C. 颈联侧重议论, 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 语意更近一层。
D. 诗人想“子孙长作隔墙人”, 从彼此相亲想到世代的情谊, 将感情抒发到极致。
(2)清代诗人查慎行认为颔联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 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
(3)这首诗写出了多重美感, 请做具体分析。
【14题答案】
【答案】(1)C (2)①不赞成;②“明月好同三五夜”的意思是共享明月几个夜晚, 写出了共享明月的短暂时间, 而“明月好同三径夜”的意思是明月照亮了多条路, 写出了共享明月的大范围, 更能表达作者想象佳邻相伴的美景;③“明月好同三径夜”与下一句“绿杨宜作两家春”形成对偶句, 更工整。所以, 颔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不好。
(3)①与好友相知相亲的友情之美; ②想象今后佳邻相伴的生活之美; ③盼望子孙世代相居的愿景之美。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用‘安居择邻’衬托‘暂出犹思伴’的重要性”错误, 颈联“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的大意是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 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由此可知, 应是用“暂出犹思伴”衬托“安居择邻”的重要性”。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答此类题首先要明确观点, 然后分析原因, 可结合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进行分析。
清代诗人查慎行认为颔联应写成“明月好同三五夜”, 对此怎么看?尊重原作, 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是不赞成, 然后分析改句与原句的区别, 把“径”改成“五”, 两句话的侧重点不同, “三五夜”的意思是几个夜晚, 写出了短暂时间, 而“三径夜”的意思是多条路, 写出了大范围地点, 更能表达作者想象佳邻相伴的美景, 更能表现作者希望朋友来当邻居的情感。另外“三径夜”与下一句“两家春”可以形成对仗, 格式更工整。所以, 原句更好, 不能改。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平生心迹最相亲, 欲隐墙东不为身”的意思是我们平生志趣相投, 都渴望过一种“无官一身轻”的隐居生活。由此可见作者与好友相知相亲, 写出了友情之美;
颔联“明月好同三径夜, 绿杨宜作两家春”和颈联“每因暂出犹思伴, 岂得安居不择邻”的大意是我们结邻后, 一轮明月, 共照着两家的庭院;一株绿杨, 将浓浓的春意洒落在两家的院心。每每暂时出门尚且希望有个好伙伴, 长期定居怎能不选择好邻居呢!这是作者想象今后佳邻相伴的生活, 写出了生活之美;
尾联“可独终身数相见, 子孙长作隔墙人”大意是结邻之后, 不仅我们两人总能见面, 而且我们的子孙也能长久相处。这写出了作者对子孙世代相居的盼望, 这可概括为愿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