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赏析 | 诗词下载| 诗词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赏析)


王维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第14-15题。(9分)
送梓州李使君
王维
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 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 不敢倚先贤。
【注】①梓州:李使君的赴任之地, 州治在今四川三台县。②文翁:汉景帝时的蜀郡太守, 曾举办学校, 教育人才, 使蜀境大化。
14.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 景因情生, 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 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
  B.颈联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 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 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 含蓄地提醒李使君, 治蜀并非易事, 而是任重道远。
  C.尾联以文翁来反衬李使君, 用典贴切, 并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可谓用典妙笔。
  D.这首诗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 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 情绪积极开朗, 格调高远明快。
15.首联是如何写景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C【解析】并非反衬, 而是以文翁来比李使君。
15.运用了想像、夸张的手法来写景(2分, 答对一种手法得1分)。作者没有实写眼前送别之地的景物, 而是想像李使君赴任之地的自然风光(2分):万壑千山, 到处是参天的大树, 到处是杜鹃的啼声(2分)。(“虚写、互文、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手法中的两种也可, 只要能结合诗句分析。)
字词解释:
⑴梓州:《唐诗正音》作“东川”。梓州是隋唐州名, 治所在今四川三台。李使君:李叔明, 先任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 后移镇梓州。
   ⑵树杪(miǎo):树梢。
    ⑶橦(tóng)布:橦木花织成的布, 为梓州特产。
    ⑷芋田:蜀中产芋, 当时为主粮之一。这句指巴人常为农田事发生讼案。
    ⑸文翁:汉景时为郡太守, 政尚宽宏, 见蜀地僻陋, 乃建造学宫, 诱育人才, 使巴蜀日渐开化。
赏析:
    《送梓州李使君》是唐代诗人王维为送李使君入蜀赴任而创作的一首诗。诗人想象友人为官的梓州山林的壮丽景象以及风俗和民情, 勉励友人在梓州创造业绩, 超过先贤。此诗选取最能表现蜀地特色的景物, 运用夸张手法加以描写, 气象壮观开阔。   
《送梓州李使君》作为一首送别诗来看, 它的艺术构思新颖奇特。诗中没有一句涉及送别之时、之地、之情、之事, 全篇都是描绘巴蜀的山水、风情和民事。然而读后深思, 就会发觉此诗紧紧围绕李氏即将赴任的梓州步步展开, 层层深入。全诗融注着诗人对李氏欣羡、期望、劝勉的一腔真情, 前后融会贯通, 结构谨严缜密。前两联描绘巴蜀雄秀山川风光, 景因情生, 流露出诗人对梓州风光的热烈向往, 对李氏即将前往赴任的无限欣羡。第三联有极强的概括力, 既表现了蜀地的物产、民风, 也说明蜀地僻远经济落后, 人民穷困而且缺乏教化, 这就含蓄地提醒李使君, 治蜀并非易事, 而是任重道远。这一联还为尾联埋下伏笔, 使诗人劝勉李使君的话更显得切实而不空洞。尾联则顺势而下, 勉励李使君以汉代蜀郡太守文翁为榜样, 在梓州重施教化, 翻新吏治, 大展宏图。诗人以文翁来比李使君, 用典贴切, 切人, 切事, 切地, 又能借以传达出自己真诚、殷切的期望之意, 可谓用典妙笔。
    诗写送别, 不写离愁别恨, 不作浮泛客套之语, 却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疾苦、友人前途的深切关心。全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感伤气氛, 情绪积极开朗, 格调高远明快, 在唐人送别诗中, 堪称是一首构思别开生面、思想境界高远、读后令人振奋的佳作。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