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赏析 | 诗词下载| 诗词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司空曙《贼平后送人北归》阅读练习及答案


司空曙
阅读下面的作品, 完成小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 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 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 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 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
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诗歌的对仗和内容看, 本诗是一首以送别为内容的五言律诗。
B.一二两句交代诗人送人北归的原因, 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
C.三四两句寄托诗人的悲苦, 与“国破山河在”有异曲同工之妙。
D.五六两句从友人的角度落笔, 真实描写了乱离之后的荒乱场景。
14.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慷慨激昂    B.清新流畅    C.刚劲凝练    D.凄苦悲凉
15.明代诗人徐用吾评价本诗的最后两句:“观其结句, 犹不免有悲伤之意, 其与《诗经》‘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 同一用意。”请从手法角度, 联系全诗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
13.    D   
14.    D   
15.    结尾两句运用借景抒情(或以哀景衬哀情、虚写)的手法, 想象友人北归途中只有飞禽和衰败的野草相伴着友人的悲苦愁颜的情形, 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担忧和悲伤之情, 也写出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和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 这与《诗经》中“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借鸿雁哀鸣来抒发流民内心的悲伤和对统治阶级的怨愤是同一用意。   
【解析】
1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 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 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D项, “真实描写了乱离之后的荒乱场景”分析错误, 这一联从友人方面落笔, \“晓月\“句想象其早行情景, \“繁星\“句虚拟其晚宿情景, 属于虚写。故选D。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语言风格的分析。解答此题, 首先掌握并理解常见语言风格术语, 比如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含蓄、慷慨悲凉等, 然后结合诗中有关词、句, 考虑意象、意境、表达技巧, 结合情感分析语言特色。这首诗为战后送友人返乡而写, 写出了惜别友人之意, 并曲折地表达了故国残破的悲痛之情, 所以语言风格应为“凄苦悲凉”。故选D。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 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从诗歌题目看, 本诗是送别诗, 前两联交代诗人与友人同时逃离家乡避难和送友人北还的情景, 后两联是想象友人在旅途中遇到的境遇, 眼前是实, 想象是虚, 所以是虚实结合。\“禽\“和\“草\“本无知觉, 而曰\“寒禽\“\“衰草\“, 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 下句直接写\“愁\“, 言愁无处不在, \“愁\“既指友人之愁, 也兼含作者之愁。结合上一联“残垒”“故关”可知, 作者“愁”的是\“贼平\“后残破、荒凉之景, 抒发了对乱后形势的忧虑之情。《诗经》中“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 写流民悲哀作歌, 诉说悲惨的命运, 与“哀鸿遍野”同义, 这与本诗最后一句的表达效果是一致的。据此组织答案即可。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