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完成下面小题。
送子相归广陵
李攀龙
广陵秋色雨中开, 系马青枫江上台。
落日千帆低不度, 惊涛一片雪山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そ旒柿�。
21. 两首诗写“送别”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2. 《送子相归广陵》一诗是如何描写景物的?请简要赏析。
【答案】21. ①《送子相归广陵》虚写分手后友人到达广陵后秋雨萧瑟, 长江波涛似雪的景象。《送孟浩然之广陵》从眼前离别着笔, 实写别景别愁。②《送子相归广陵》将惜别之情和对友人的关怀之情渗透在那凄凉风雨、连天白浪中, 以哀景衬哀情。《送孟浩然之广陵》绘明媚之景, 以乐景衬哀情。
22. ①动静结合。着一“开”字, 巧妙地把广陵秋色铺展在萧瑟风雨中, 与江边系马青枫之静态相结合, 使画面内容丰富、形象生动。②比喻贴切。惊涛拍岸, 白浪滔天, 犹如雪山崩塌, 滚滚袭来, 极为生动, 极具视觉冲击力。③想象奇特。诗人用想象的手法, 虚写友人归去的地方——广陵的景物, 惟妙惟肖, 极富情趣。
【解析】
【2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需要审清题干要求, 如本题“两首诗写‘送别’的角度有何不同”, 需要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别分析“送别”角度, 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述, 然后概括意境特征, 然后分析表达的情感, 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从诗歌题目“送子相归广陵”和首句“广陵秋色”可以看出, 本诗是虚写, 是诗人想象友人到达广陵后的情形。诗题送宗臣, 却不及眼前的送别场景。诗人从别后落笔, 直写其目的地广陵, 而对友人的情感, 即熔铸在这风雨秋色之中。落日千帆、惊涛如雪的壮阔场景, 不仅逼现广陵名城的非凡气象, 同时也是宗臣心胸与气度的外现。以哀景衬哀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 船已经扬帆而去, 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 一直看到帆影逐渐�:�, 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可见目送时间之长。从眼前离别着笔, 实写别景别愁。“烟花三月下扬州”, 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 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 “烟花三月”, 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 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以乐景衬哀情。
【2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写景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的角度分析, 此题重点是写景的艺术手法。古诗词常见的写景角度:远近结合, 动静结合, 视角: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角度描写景色, 虚与实的结合, 点与面的结合, 时空角度等。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 作答时先指出手法, 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 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广陵秋色雨中开”和“系马青枫江上台”为一动一静, 动静结合;“惊涛一片雪山来”是运用比喻, 惊涛拍岸, 激起白浪, 像雪山崩塌, 极具视觉冲击力;运用想象的手法, 诗人从别后落笔, 直写其目的地广陵, 而对友人的情感, 即熔铸在这风雨秋色之中。落日千帆、惊涛如雪的壮阔场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