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赏析 | 诗词下载| 诗词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辛弃疾《酒泉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
13. 阅读下面的宋词, 回答问题。
酒泉子辛弃疾
流水无情, 潮到空城头尽白, 离歌一曲怨残阳。断人肠。
东风官柳舞雕墙。三十六宫花溅泪, 春声何处说兴亡。燕双双。
(1)请结合上阙概括词人“怨”的原因。
(2)简析结句“燕双双”的表达特色。
(3)清代陈廷焯认为, 这首词“似老杜悲歌之作”。请结合“三十六宫花溅泪, 春声何处说兴亡”简要分析。
 
 
 
【答案】(1)因友人离别而产生愁怨;流水无情, 一去不返, 物是人非, 世事沧桑变化产生愁怨;年华已逝的伤感令人产生愁怨。
(2)用燕子的意象串联古今, 批南宋空有帝王洲, 丧失大好江山, 欲重复六朝旧事。叠词运用, 以景结情, 燕子双双归来, 以此衬托内心的孤寂之情, 并承接上文“何处说兴亡”表达兴亡之叹。
(3)杜甫的风格是“沉郁悲壮”自南宋偏安东南一隅以来, 经历时局变幻的词人辛弃疾愈加冷静而理性, 他并未像普通送别诗般单纯抒写离情, 而是将建康的沧桑历史兴亡之痛, 寄托于春天残柳摇曳, 百花落泪, 飞燕来去的情境中。不仅抒发了深深的离愁, 而且还怀古伤今, 抒发了沉重的兴亡之感, 体现了沉郁雄浑的词风。
【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意主旨的把握, 分析概括出词人“怨”的情感。“潮到空城”句, 化用刘禹锡《金陵五题》:“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词的上阙描写流水无情, 一去不返, 诗人因友人离别而产生愁怨, 把人的头发都将要急白, 表达物是人非, 世事沧桑变化之感, 以及年华已逝的伤感;离别歌曲在残阳中惹人伤感, 诗人与友人依依难舍直到天色将暮, 离愁断肠。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和表达特色的掌握。词的下阙, 化用周邦彦咏金陵词《西河》:“燕子不知何世, 入寻�!⑾锬叭思�, 相对如说兴亡, 斜阳里”, 想今年燕子, 依然认得“王谢风流”, 用燕子的意象串联古今, 批南宋空有帝王洲, 丧失大好江山, 欲重复六朝旧事。运用叠词, 以景结情, 燕子双双归来, 并承接上文“何处说兴亡”作答。
点睛: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 也就是艺术手法。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 议论, 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 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 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的深度理解以及怀古诗情感的把握。首先, 明确题干中“似老杜悲歌之作”的意思, 即要求理解杜甫的悲歌之作风格是“沉郁悲壮”:沉郁悲壮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 题材的严肃悲痛, 感情的深沉悲凉、深挚感人。同时, 结合词作内容, 自南宋偏安 东南一隅以来, 经历时局变幻的词人辛弃疾愈加冷静而理性, 此刻他并未像普通送别诗般单纯就事论事, 而是一反常理, 缅怀建康的六朝兴亡。将建康的沧桑历史兴亡之痛, 寄托于春天残柳摇曳, 百花落泪, 飞燕来去的情境中。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