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赏析 | 诗词下载| 诗词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阅读练习及答案


辛弃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各题。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 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 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 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 从头读。
相思字, 空盈幅;相思意, 何时足?滴罗襟点点, 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 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 阑干曲。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 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 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 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 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把“敲碎离愁”倒装在首句, 既合韵脚又点明题旨“离愁烦乱”, 扣住了读者心弦。
B. 在孤寂中倚楼眺望、反复读信的细节, 突出了主人公百无聊赖、百般思念的心境。
C. 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 直读得泪珠涟涟, 突显了不能相见的痛苦。
D. 这是一首缠绵婉约的代言体词, 上下阕互相呼应, 结尾思妇翘首终日, 写尽离愁。
15. 本词在抒情手法上有什么显著特色?试简要赏析。
 
 
 
【答案】
14. C
 
15. ①以景衬情。翠竹青青, 千山碧绿, 芳草萋萋, 杨柳依依, 一片大好春光, 而有情人天各一方, 只留得闺中人独守空楼, 本是美好的春色却让相思者徒增怨恨。②以事写情。倚楼独立, 远眺千山, 反复读信, 翘首月下, 这些行为细节无不表现出女主人公极度的相思。③以典寓情。风摇翠竹, 吹箫声断, 芳草离恨, 都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④直抒胸臆。“相思字, 空盈幅;相思意, 何时足?”直接抒发内心深情和苦楚。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 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 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 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 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C项, “满纸思念也不足以表达写信人的心意”错误。“相思意, 何时足?”意思是说尽管来信中满纸是相思的文字, 却也解除不了读信人相思的煎熬, 并不是说来信人的相思之意难以表达。故选C。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或故意拔高等, 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解答此类试题, 常见的抒情方式, 有直抒胸臆、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用典故、借古喻今等。第一步, 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 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 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上阕“敲碎离愁, 纱窗外, 风摇翠竹”, 以景衬情, 写昼长天暖之时, 闺房内外, 十分寂静, 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 才会惊动闺中的人, 中断她的凝思, 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 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人去后, 吹箫声断, 倚楼人独”, 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 所爱之人去了, 自己孤独无伴, 只好常常倚楼遥望, 由于无人欣赏, 所以也就无心去吹箫了。“但试把一纸寄来书, 从头读”, 是日常的一般生活。主人公不断地把情人寄来的信, 从头细读, 这进一步表现她的孤独无聊, 也开始深入地揭示了她思念情人的深切感情。以事写情。下阕“相思字, 空盈幅;相思意, 何时足?”直接抒情, 情人寄来的信, 满纸写着“相思”之字, 说明他没有忘记自己, 信中的字, 不能安慰、满足自己的“相思”之意, 也包含自己没有机会向情人倾吐相思、取得补偿之意。结合注释②③内容及“芳草”句分析, 以典寓情, 在典故的化用中寄寓着相思的离愁。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