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练习 | 诗词赏析 | 诗词下载| 诗词大全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您的位置:诗词鉴赏练习题 >查看内容
 
《霜天晓角·蛾眉亭》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元吉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然后回答问题。
霜天晓角•蛾眉亭
韩元吉
倚天绝壁, 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 愁与恨, 几时极?   怒潮风正急, 酒醒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 远烟碧。
①蛾眉亭, 在当涂县(今安徽境), 傍牛渚山而立, 因前有东梁山, 西梁山夹江对峙如蛾眉而得名。牛渚山, 又名牛渚圻, 面临长江, 山势险要, 其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 为古时大江南北重要津渡、军家必争之地。蛾眉亭便建在采石矶上。李白墓在当涂东南之青山北麓。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 号南涧。宋室南渡后, 韩元吉寓居信州上饶(今属江西)。官至吏部尚书,后为礼部尚书出使金国, 力主收复失地。晋封颍川郡公,归老于信州南涧。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当代胜流和爱国志士相善, 多有诗词唱和。
(1)“天际两蛾凝黛, 愁与恨, 几时极”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说说其作用。(3分)
 
(2)作者身处南国, 为何能闻到“塞笛”之音?说说你的看法。(4分)
 
(3)简要概括“试问谪仙何处?”所蕴含的情感。(4分)
 
 
 
答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 【答案】
①这里运用了拟人与比喻相结合的手法。
前句是说, 那江天之外两座夹江而立的远山, 宛如美人刚刚用黛石涂过的两抹弯弯的蛾眉。“凝”, 谓凝止、聚积, 在这里则指蛾眉含愁带恨, 其实发泄的却是词人内心的忧国忧民的愁苦。面对半壁大好河山已陷金人之手、南宋王朝偏安江南一隅的情景, 他所愁所恨的应是对恢复版图、统一旧时河山的希冀一次次的破灭。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手法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这一问很具体, 直指修辞, 而江苏卷�?嫉男薮侵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等。“蛾”是比喻, 意指山如蛾眉。“愁与恨”是拟人, 意指远山含愁带恨。这种写景抒情其实抒发的是作者个人的愁绪。
②【答案】第一种解释:身在南国的词人所听到的“塞笛”, 只能是因为日夜将收复失地萦绕心头而形成的一种幻觉, 在写作技巧上则是使用了跨越空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大胆联想, 这使豪气之中多少带进了一丝苍凉。
第二中解释:“塞笛”也可指实边防军队里吹奏的笛声, 因为那时的采石矶就是南宋与金国交界的军事重镇。词人听闻塞笛之音, 心中倍感苍凉。
两种解释都可以。
【命题意象】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意象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级 (鉴赏评价)。
【解析】宋诗词中多有对笛子类意象的描绘, 常以笛声衬悲情。本首词总体感觉是豪放的, 但由于作者的抗金思想和身世、处境, 不由的有了些抱负难以实现的苍凉之意。
③【答案】前句是说:试问到哪里去才能追寻到谪仙人李白的踪迹?作者对着茫茫江水, 呼唤寻找着前朝那位狂放不羁、才华横溢的伟大诗人。这既是对所倾心仰慕的诗人的凭吊, 也是词人在积极地为苦闷心情寻找寄托, 希望自身也具有旷达、豪迈如李白般的性格。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 级(鉴赏评价)。
【解析】怀古咏史诗, 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 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怀古”是指登临游览, 触景生情, 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 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针对特定的古人和往事, 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议论精辟。
这首词属于怀古类, 应从所怀之古人李白身上寻找词人的情感寄予。


专题推荐
作者相关

相关资料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中国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歇后语大全 文言文翻译 绕口令大全 语题库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版权所有 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