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阅读练习及答案(含赏析)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1】 李白 晨趋紫禁中, 夕待金门【2】诏。 观书散遗帙, 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 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 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 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 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 闲倚栏下啸。 严光【3】桐庐溪, 谢客【4】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 从此一投钓。 注:【1】李白受唐玄宗征召专任翰林学士, 写诗以供歌唱娱乐。他所幸遇的荣宠给他招来非议。【2】金门:汉代皇宫的金马门, 被汉武帝以弄臣相待的东方朔, 曾在此待诏。【3】严光: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窗、好友, 拒绝光武帝的邀请, 选择归隐。【4】谢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 喜爱山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晨趋紫禁中, 夕待金门诏”两句, 写出诗人自己的处境与东方朔不同, 显示自己入宫后地位的显赫, 充满自豪的语气。 B.“观书散遗帙……掩卷忽而笑”四句, 表面写出李白在翰林院快意的读书, 实际表现的是失意落寞的寄托。 C.“青蝇易相点, 白雪难同调”两句, 以“青蝇”比喻势利、庸俗的小人, 以“白雪”比喻有高洁志向情操的自己。 D.本诗作为一首“言怀”之作, 一反李白诗歌常见的奔放激情与奇特夸张, 言辞清爽, 娓娓而谈, 流畅自然。 (2)本诗既有诗人在翰林院生活的呈现, 也有对往日漫游山林的思忆,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C.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D.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元代萧士赟在《分类补注李太白诗》中评价本诗是李白“写心之作”。请分条陈述李白通过这首诗抒发了哪些内心感情。
答案: (1)A (2)B (3)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①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②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③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 但此后不久, 诗人尚未及“功成”, 便愤然离开了朝廷, 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解答】 (1)A.“晨趋紫禁中, 夕待金门诏”句意为:清晨赶赴宫中, 晚间往金马门门待诏书。“充满自豪的语气”错误, 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好像是带有炫耀的语气, 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 其实向我们暗示了这份差事并不像表面上那么风光, “早上跑去”和“晚上等待”其实体现出诗人被“呼来喝去”没有像正常的学士一样被尊重的样子, 与其说是学士, 不如说更像是一个被玩弄的人。 (2)B.“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鹏”句意为:漠漠水田, 飞起几只白鹭; 阴阴夏树, 传来婉转鸟鸣。这是作者目光所及的画面, 耳朵听到的声音。可见这一联全部属于实写。选项没有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A、C、D项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 (3)根据“青蝇易相点, 白雪难同调”可知, 诗人和那些奸佞的小人不同流合污, 结合李白的仕途道路, 他刚刚入仕就被高力士等人陷害, 不但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赏识, 反而越来越被疏远, 这导致诗人原本的抱负没有办法实现, 所以诗人对于这样的小人是非常不齿的, 但是逐渐被皇上疏远后就不免会产生一种对于仕途和未来的担忧之情。根据“观书散遗帙, 探古穷至妙。片言苟会心, 掩卷忽而笑”可知, 李白保持着恬淡自由的心智, 他并不喜欢这种尔虞我诈的生活, 所以说, 对于李白来说, 后文“功成谢人间, 从此一投钓”的生活才是他真正向往的, 这使得李白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所以后面他也及时退出了官场。
译文: 清晨赶赴宫中, 晚间往金马门待沼。翻看前人的残卷遗篇, 探讨古贤的著述穷极奥妙。苍蝇点污白玉轻而易举, 《阳春》《白雪》却难以找到同调。我本是疏懒散漫之人, 却多次遭到狭隘之人的嘲笑。严光在桐庐溪畔垂钓, 谢灵运通游天涯海角。何时才能功成身退, 从此在烟波间投钓?
赏析: “晨趋紫禁中, 夕待金门诏。”诗歌的开始, 使用了虚中带实的手法, 概言自己在宫禁中的生活和感受。翰林院、集贤殿都在宫禁中, 故言“晨趋紫禁中”。从表面看, 又是“紫禁”, 又是“金门”, 不仅说明职务之重要, 还更带有一种显赫的威势、甚至炫耀的口吻。的确, 当时翰林供奉的地位是十分重要而又显赫的。据《新唐书•百官志》载, 玄宗初, 置翰林待诏, 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 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既又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 与集贤院学士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738)又改翰林供奉为学士, 专掌内命, 包括拜免将相、号令征伐诸大事。以后选用益重而礼遇益亲, 所以当时有“号为内相”或“天子私人”之称。李白夙怀“申管晏之谈, 谋帝王之术, 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的宏图, 当他被诏供奉翰林时, 内心是异常激动的, 而且初入宫禁时, 他也的确曾为自己所受的殊宠与显赫的地位而自豪。他在《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二首》其一中曾以自诩的口吻说:“天门九重谒圣人, 龙颜一解四海春。彤庭左右呼万岁, 拜贺明主收沉沦。翰林秉笔回英盼, 麟阁峥嵘谁可见?承恩初入银台门, 著书独在金銮殿。龙驹雕镫白玉鞍, 象床绮席黄金盘。当时笑我微贱者, 却来请谒为交欢。”然而, 时隔不久, 当李白发现现实并非如此, 这种天真浪漫的情绪也就惭惭消沉了。所以尽管这两句诗表面上带有显赫的威势和炫耀的语气, 但从“晨趋”与“夕待”两个词中, 已向我们暗示了一种投闲置散而又焦虑如焚的心态。可以说“晨趋”、“夕待”也正是李白自入宫禁以来的形象写照。 接下来具体写投闲置散的读书生活:“观书散遗帙, 探古穷至妙。”这几句的意思是说:我博览珍秘的群书, 深入钻研其中的奥妙所在。这几句写得轻松自如, 可谓一片清机。但是, 这种轻闲的读书生活与一个身居翰林供奉之职的人来说, 却是极不协调、极不相称的。作为翰林供奉本来所应该做的事, 已如前述, 而事实上李白入宫之后, 只不过被视为文学弄臣, 是供奉帝王后妃遣兴愉乐的玩物。这对于李白来说, 是痛心的, 也更是悲哀的。 “青蝇易相点, 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 屡贻褊促诮。”“青蝇”句本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 白璧遂成冤。”“白雪”句本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 国中属而和者, 不过数十人。”这两句在章法上是上承“片言”二字, 可以说是“片言”的具体内容。这两句是说:我本来就是爱好自由, 无拘无束之人, 可每每总是遭到心胸狭隘之人的责骂。这是上承“会心”二字, 从古人的至理名言中, 领悟到自身遭遇的缘由所在。李白本是性格傲岸, 行为放达不拘之人, 但是入宫之后, 却遭到高力士、张垍等奸臣的嫉妒与谗毁。“丑正同列, 害能成谤, 格言不入, 帝用疏之”(李阳冰《草堂集序》), 愈来愈受到皇帝的疏远与冷落。李白在《感遇四首》其四中也说:“宋玉事楚王, 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 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 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 恩情遂中绝。”尽管此时“恩情”尚未完全中绝, 但李白早已预感到了。严酷现实的打击, 迫使诗人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前程与人格的完善, 因而诗歌的下半部分, 就着重表白对另一种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接下来诗人继续写道:“严光桐庐溪, 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 从此一投钓。”这两句反映了李白对严光和谢灵运的企慕, 希望自己将来能象他们那样, 摆脱世俗的烦恼, 寄迹林下, 度安闲隐逸的生活。因而诗歌的最后两句说:“功成谢人间, 从此一投钓。”功成身退, 是李白为自己设计的人生道路, 也是他毕生的生活理想。他早在二十七岁时所写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就表示过:“奋其智能, 愿为辅弼, 使寰区大定, 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 荣亲之义毕, 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州, 不足为难矣。”其《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诗亦云:“待吾尽节报明主, 然后相携卧白云。”可以看出, 李白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 尽管在遭谗受谤, 皇帝疏远的情况下, 仍抱定功成然后身退的信念。因而在政治上的期待, 暂时战胜了寄迹林下的愿望。但是, 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 即从李白此时的心态与他初入宫禁时相比, 则可以明显看出其心理的变化。上文所引《赠从弟南平太守之�!肥�, 已可以看出诗人当初那种春风得意、喜不自胜的情态。此外, 李白在《效古二首》其一中也以相同的情调写道:“朝入天苑中, 谒帝蓬莱宫。青山映辇道, 碧树摇烟空。谬题金闺籍, 得与银台通。待诏奉明主, 抽毫颂清风。……快意切为乐, 列筵坐群公。光景不可留, 生世如转蓬。早达胜晚遇, 羞比垂钓翁。”但是此时此刻, 诗人已不再是“羞比垂钓翁”, 而是希望要在“功成”之后, 决绝地表示“从此一投钓”, 要像严光那样, 远离尘嚣, 过着安闲自乐的隐居生活。 总之, 这首诗突出表现了诗人那傲岸不屈、不同流俗的高洁品质, 其中有对好佞小人的斥责, 也有对自身遭遇及仕途的深深忧虑。尽管诗人此时仍怀有建功立业的愿望, 对朝廷也还抱有一线的希望, 但此后不久, 诗人尚未及“功成”, 便愤然离开了朝廷, 踏上了自得其乐的布衣漫游生涯。可以说这首诗正是李白在长安为官时期心理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这是一首“言怀”之作, 像是在同“诸学士”们娓娓而谈。它一反李白所常用的那种奔放的激情与奇特的夸张, 而是将眼前之事及心中之想如实地一一道来, 在婉转清爽的背后, 蕴籍着十分深刻而又复杂的情感。这一特点的形成, 与诗人当时所处的地位及其所特有的心理状态是密不可分的。
作者其它练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