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完成下面小题。
永遇乐①
李清照
落日熔金, 暮云合璧,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 吹梅笛怨②, 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 融和天气, 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 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③盛日, 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捻金雪柳④, 簇带争济楚⑤。如今憔悴, 风鬟霜鬓, 怕见⑥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注释:①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避难江南时的作品。②(吹梅笛怨)梅, 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 其声哀怨。③(中州)这里指北宋都城汴京。④(雪柳)这里指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⑤(济楚)指端整、漂亮。⑥(怕见)怕得, 懒得。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作从元宵佳节傍晚时分的天空景象写起, 把落日光解, 傍晚云彩描绘得绚丽缤纷。
B. 词人本要乘车马和朋友去参加元宵节的诗酒盛会, 却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婉言推辞。
C. 元宵节是本词的写作重点, 虽未言衰但衰情溢于言表,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悲痛。
D. 词人将平易浅显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融合使用, 使语言极富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16. 此词在描摹景象时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15. B “却因为突如其来的风雨而婉言推辞”错, “次第岂无风雨”表明风雨还没有到来, 这只是词人的担忧;结合全词来看, 词人婉言推辞的根本原因在于多年来颠沛流离的境遇和深重的国难家愁使她无心游乐。
16. ①比喻。“落日熔金”中把“落日的光辉”比喻为“熔解的金子”, “暮云合壁”中把“圆月”比喻成“壁玉”,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元宵节绚丽的暮景。②虚实结合。眼前元宵佳节的景象不禁使词人想到往年在汴京时的情景, 由今而昔、由昔而今的虚实描写, 丰富了诗歌内容。③视听结合。如“染柳烟浓”从视觉着眼, 写早春时节初生细柳被淡烟笼罩的情形;“吹梅笛怨”从听觉落笔, 通过笛声传来的哀怨曲调表现人物内心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