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3小题, 共12分)
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红�。旌苫ǖ谋鹈�。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林断山明竹隐墙, 乱蝉衰草小池塘”两句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夏日(夏末秋初)雨后的景象。
B.“村舍外, 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写作者太阳西下时手拄藜杖缓步游赏, 表现他自得其乐的状态。这三句似人物素描画, 通过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 也是高明的手法。
C.“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是本词的点睛之笔, “殷勤”运用拟人手法, 使雨有了人的情意。在这两个字里, 还含有某些意外之意, 即是说:有谁还能想到几经贬谪的词人呢?大概世人早已把我忘却了, 唯有天公还想到我, 为我降下这场雨。
D.这首词上片写景, 下片刻画人物形象, 描写人物的心理状态。描写了作者村中游赏时偶遇细雨, 但仍欣赏了一派树林葱郁、蝉声四起的夏末秋初雨后村舍之景。
13.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 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6分)
14.下列对《涉江采芙蓉》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头选用了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 营造了清幽、高洁、欢愉的意境。
B.三、四句起过渡作用, 在自问自答中, 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已由欢欣转为失落。
C.“漫浩浩”写出了路途的绵延无�。琳吡粝潞艽蟮南胂罂占�。
D.诗人在欢乐的背景上抒写忧伤, 以“乐”衬“哀”, 使乐更乐, 使哀更哀。
答案:
12.D(3分)【解析】雨为昨夜之雨, 非游赏时所遇。这首词先写作者游赏时所见村景, 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而引起。
13.(1)视觉、嗅觉相结合。从视觉写色:“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从嗅觉写味:“细细香”香气绵长。(2)远近结合。“翻空白鸟”是远景, “照水红蕖”是近景。(3)动静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 属于动静。红蕖散发幽香, 属于静景。(4)俯仰结合。白鸟在空中翻飞, 这是仰视角度;水中红�。馐歉┦咏嵌�。(5)色彩搭配。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 红白相间, 引人入胜。(6)运用叠词。“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 翻飞之迅疾。“细细”运用通感, 将香味视觉化, 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每点2分, 答出其中3点得满分)
14.D(3分)【解析】“使乐更乐”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