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5~16题
道 中
陈与义
雨子收还急, 溪流直又斜。
迢迢傍山路, 漠漠满林花。
破水双鸥影, 掀泥百草芽。
川原有高下, 随处着人家。
[注]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初, 陈与义离衡岳, 去邵阳(今湖南宝庆)妻族周氏处, 道中所作。是年, 陈与义年41岁, 自靖康元年(1126年)避乱南奔已有五个年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雨子”二字新颖别致, 描绘出春初雨点刚住又急剧落下的山中景象;路边曲折的溪水默默伴随行人, 引人注目。
B.颔联是宏观, 是远景。山边的驿路, 无穷无尽地向前伸展去。桃李盛开, 山村笼罩在一片春色中。“迢迢”是远望情景, 却能使人产生“长路悠悠, 何处才是尽头”的惆怅不堪之情。
C. 颈联是微观, 是近景。雨后, 一对对轻鸥掠水而过, 泥土松软, 草芽破土而出, 表现出无限生机。
D.尾联继续描写眼前近景。高下起伏的河川、原野, 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 描绘出一幅宁静、安谧的画卷。
16.纪昀评此诗“夷犹有致”。本诗在摄相取景、选声配色方面力避前代诗人山水行旅诗的惯常蹊径, 它落笔淡远, 寄兴深微。请结合全诗对此特点做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5.D 尾联河川、原野、烟火均为远景。
16.(1)诗歌“落笔淡远”, 缘于选取的意象, 如“曲折的溪水、盛开的桃李、越冬的草芽、高下起伏的原野, 处处可见的人家烟火”等, 宁静淡雅, 一派平和气象。
(2)时局动荡不安, 诗人写此诗时, 正避乱南奔, 颠沛流离。所以诗中和平宁静的景物描写, 恰与客子流荡无归的际遇相对照。
(3)诗歌寓情于景, 字面虽全是客观写景, 却把忧危愁苦、急剧跳动的忧国之心寓于景中, 含蓄深婉, 耐人寻味。
(6分, 每点2分, 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