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 14~15 题。
入昌松东界山行① 高适
鸟道几登顿②, 马蹄无暂闲。
崎岖出长坂, 合沓③犹前山。
石激水流处, 天寒松色间。
王程应未�。夷说痘�④。
【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一载, 为诗人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 途经昌松县所作。昌松, 唐代凉州属县, 故城在今甘肃省古浪县西。②登顿:指上下山。③合沓:重叠聚集。④顾刀环:看刀上之环。“环”与“还”谐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
A.首句用“鸟道”形容山路, 读者可由此联想到“蜀道”, 从而体会山行之难。
B.第二句看似写马, 实际是写人, 从中可见诗人风尘仆仆、不畏艰险的形象。
C.“犹前山”三字言简意丰, 既写山之绵延, 也流露出诗人走不出前山的急切。
D.颈联两句一动一静, 绘声绘色, 极写山景之美, 说明诗人心境已因此改变。
E.诗前六句写山行, 一句一个画面, 为最后两句写山行感悟做了很好的烘托。
15.这首诗尾联“王程应未�。夷说痘贰庇搿白蔷埔槐彝蚶�, 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 分)
答案:
14.(5分)C D
答对一项给2分, 答对两项给5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 不给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古代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能力, 能力层级为
D 级。
本题为多项选择题, 要求考生选出不恰当的两项, 答案是C、D。
A 项考查对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鸟道”喻指难行的山路, 唯鸟之高
飞可通过, 李白《蜀道难》中有“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之句。因此 A 项的分析与鉴赏恰当。
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第8页(共15页)
B 项考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与鉴赏。写“马蹄”其实是写人, “无暂闲”表现“风尘
仆仆”, 这点不难理解。是否表现“不畏艰险”, 则要综合全诗考虑, 由于前句有“鸟道”“登顿”等词写山路难行, 尾联又有“且莫顾刀环”之语, 前后呼应, 足见“不畏艰
险”之说是有依据的。所以B项的分析与鉴赏是恰当的。
C 项考查对诗歌语言和思想内容的分析与鉴赏。“合沓”写群山重叠聚集之状, 这在
注中已作解释, “犹前山”由“合沓”延伸而来, 如果解为“还在前山”“走不出前山”, 那群山“重叠聚集”之说就无从谈起了。可见“犹”不当作“还是”理解, 结合前
后文, 应是“犹如”之意。因此C 项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
D 项考查对表达技巧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与鉴赏。“石激水流处”属于动景, 暗写水
声;“天寒松色间”属于静景, 描绘颜色。这两句在写山行之难的同时, 也写出了山景之美, 说法合理。但由此推出“诗人心境因此改变”则缺少依据, 因为从全诗看, 诗人深觉山行之难的心情是贯穿全诗的, 颈联的“绘声绘色”虽然在客观上写出山景之美, 但从诗
人写作的主观意图来看, 还是着眼于表现山行之难, 诗人心境不可能因此改变。另外, 从
尾联表达的情感看, 前三联也只有一以贯之写山行之难, 才能更好地表现诗人的豪情壮
志。因此D项的分析与赏析是不恰当的。
E 项侧重考查对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全诗前三联为一层, 主要写山行, 每句描写
重点不一, 分别是“鸟道”“马”(人)“长阪”“山”“水、石”“松”等, 所以说
“一句一画”;而尾联为另一层, 由前三联写山行之难反衬出诗人以国事为重的豪情, 所
以说前三联烘托尾联, 并无不当。综上可见, E项的分析与鉴赏是恰当的。
15.(6分)
同:都表达了心系国事, 思念家乡的情感。
异:①高诗侧重于表达诗人以国事为重, 还家之念暂放一边的壮志豪情;②范词则重
在表达诗人边功未建, 归家之期难定的苦闷心情。
答出“同”给2分, “异”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 可酌情给分。
【评分说明】
①相同点只答出“思家”“思乡”的, 只给1分。
②不同点的分析要突出“异”, 如对两首诗歌情感各自作综合分析, 未能体现情感的
差异性, 应酌情扣分。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
级为C级和D级。
本题考查课内外关联阅读, 用来比较的课内诗歌《渔家傲》出自初中教材, 是高考考
纲规定的默写篇目, 考生理应熟悉并有较深刻的理解, 从这个意义上说, 本题拿《渔家
傲》来进行关联阅读不但没有增加难度, 反而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考生正确解读高适的诗
歌。
要回答两首诗歌相关诗句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 找到两处
诗句内容上的共同点, 然后再结合全诗, 辨析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的侧重点。从内容上看,
高诗的“王程应未尽”与范词的“燕然未勒”是对应的, 都说明国家大事还没有结束, 其
背后隐含的情感即“心系国事”;高诗的“顾刀环”与范词“家万里”也是对应的, 其背
后隐含的情感即“思念家乡”。当然, 两首诗由于表达的不同, 所表现的情感也有区别:
高诗说“王程未尽”, 强调“国事”;范词说“燕然未勒”, 联系《后汉书》中窦宪追击
匈奴至燕然山, 刻石记功而还的典故, 可推知其强调的是“建功立业”。高诗对“顾刀
环”之举用“且莫”加以否决, 表达出义无反顾的昂扬气概, 是一种豪情壮志;范词以
“浊酒一杯”浇“归无计”之愁, 表达出的是一种归期未定的苦闷。
【讲评建议】
既要讲清具体题目的解答要求, 也要避免就题论题。建议重点关注两个问题:
一是读诗的问题。读懂诗意是解答诗歌鉴赏题的基础和关键, 讲评时, 要结合本首诗
歌内容结构的分析, 指导学生树立整体阅读观念和文本分析意识, 养成揣摩语言、感受形
象、归纳内容层次等阅读习惯,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人思想情感, 品评诗歌的语言艺术和
语文评分说明及试题分析 第9页(共15页)
表达技巧。
二是解题的问题。建议以本题为例, 结合 2017 年全国高考三套试卷的诗歌鉴赏题,
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题型, 引导学生归类整理主、客观题各自的考查能力要求、试题特
点、解题原则等。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立意在于“鉴赏评价”, 能力层级为 D, 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 都是据此来命题的, 因此考生的答题, 也要依据或体现“鉴别、分析
与评价”的要求, 而不是简单地采用翻译诗句、寻找意象、筛选信息、套用模板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