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的唐诗, 完成下列小题。
晚晴①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②, 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 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 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
注:①晚晴:傍晚天空放晴。诗人此时寓居于桂林, 夏季多雨少晴。②夹城:城门外的瓮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表明观赏的立足点, 着一“深”字, 可见诗人的居所位置幽僻、环境清静, 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
B.第二句进一步表明时令特点——春天虽然已经过去, 炎热的盛夏却还没有到来, 眼下正是气候清和宜人的时节。
C.第三句中, 诗人发现连生长在幽僻处的小草也沐浴了晚晴的余晖, 并且进一步想象这是天公对它的怜爱。
D.颈联中, 诗人凭高远眺, 视界广远, 那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注在小窗上, 带来一片光明, 在写景中表现出明朗的心境。
16.尾联中, 诗人借飞鸟的姿态, 表现了自己的精神状态。下列诗句中, 运用了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B.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C.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D.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17.李商隐在《登乐游原》中也描摹了傍晚的阳光, 但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本诗不尽相同, 请比较“人间重晚晴”和“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两组诗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不同。
答案:
15.A
16.B
17.①“人间重晚晴”:人们珍重傍晚的晴好天气。明知晚晴的短暂, 却不因此而伤感嗟叹, 而是恰恰相反, 因其美好而短暂, 便更加珍视, 是一种现实、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②“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夕阳无比美好, 可惜已经接近黄昏了。既有对美的赞叹, 也有美好晚景即将消逝带来的惋惜怅惘。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奠定了全诗孤独悲戚的感情基调”理解错误。“深居俯夹城”说自己居处幽僻, 俯临夹城, “俯夹城”的“深居”即是览眺晚晴的立足点, 结合第二句“春去夏犹清”分析可知, 此诗描绘了雨后晚晴明净清新的境界和生意盎然的景象, 表达出诗人欣慰喜悦的感受和明朗乐观的襟怀。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越鸟巢干后, 归飞体更轻”写飞鸟归巢, 体态轻捷, 古诗有“越鸟巢南枝”之句, 这里写越鸟归巢, 带有自况意味。“越鸟”是眼前托身有所、精神振作的诗人的化身。
A.“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 一“惊”一“鸣”, 看似打破了夜的静谧, 实则用声音的描述衬托山里的幽静与闲适。
B.“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以大鹏自比, 描写了传说中的神鸟大鹏起飞、下落时浩荡之景象, 更是表现出了诗人李白此时豪情满怀、直冲青云之志。大鹏是李白诗赋中常常借以自况的意象, 它既是自由的象征, 又是惊世骇俗的理想和志趣的象征。
C.“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大意是“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 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 受此景象的感染, 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 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
D.“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大意是“碧草映照石阶自有一片春色, 黄鹂在密叶间空有美妙歌声”, 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 并含有诗人感物思人、追怀先哲的情味。
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