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百唐诗, 完成后面各题
早发焉耆①怀终南别业
岑参
晓笛引乡泪, 秋冰②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 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 连年闻鼓鼙。
故山③在何处, 昨日梦清溪④。
①焉耆:指焉耆都护府, 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②秋冰:胡塞属高寒地带, 入冬早, 故虽秋日业已结冰。③故山:指岑参隐居的终南山。④清溪:指终南山的小溪流。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首联中的“晓“秋”两字, 点明作诗时间是秋天的早晨, 表现了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
B. 颔联写塞外, 用”一身”和“万里”分别修饰“云”和“胡天”, 运用了拟人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C. 颈联用“终日”和“连年”写连年不断的征战生活, 表现了戍边将上忠诚坚贞, 保家卫国的情怀。
D. 尾联以“故山”点出了“怀”的对象, 又用“在何处”引出下面的写梦之句, 匠心独运, 蕴含深情。
E. 本诗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从“早发“落笔, 婉转赴题, 情景交融, 层次井然, 感情深沉。
15. 你认为这首诗题目中的哪个字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做简要分析。
【答案】
14. DE
15. “怀”。①首联“晓笛”“乡泪”“秋冰”“马蹄”, 交织成一幅塞外秋晓行旅图, 是触发“怀”的媒介;②中间两联通过“一身”与“万里”、“终日”与“连年”两组的对比, 强调边塞的路途遥远与生活单调, 暗示出“怀”的原因;③最后两句写思念故山的清溪, 形之以梦, 点出“怀”的对象。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 最恰当的两项”, 这属于综合考查题, 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A项, “晓”“秋”两字不能体现“天气严寒达到了滴泪成冰的程度”。B项, “一身”并不是修饰“虏云”, 是说自己一人身处塞外, 没有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C项, 应该是表现了戍边将士对长期征战生活的极度厌倦、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 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 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 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 手法不准确, 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 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 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 或故意拔高等, 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15.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统领全篇”可以判断出, 此题考查的是全诗的诗眼。根据诗的题目“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可知, 这首五律是诗人塞外旅途中的怀乡之作, 它以苍凉的格调, 倾诉了自己对家乡的眷恋。因此, 这首诗中能够统领全篇的字是“怀”。所给的是一首五言律诗, 可以采用逐联分析的形式来说明“诗眼”是如何统领全篇的。如:首句的“乡泪”, 从而暗示出“怀”字。“虏云”而言“外”, “胡天”而言“西”, 就都强调了边塞的遥远, 归家的不易, 也就暗示出“怀”的原因。“终日见征战, 连年闻鼓鼙”, 马上颠簸, 飘忽无定, 乡路迢迢, 归家无期, 诗人是不可能不时而生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征战生活的厌倦情绪的。诗的最后两句写思念故乡, 形之梦寐。“故山”点出“怀”的对象, “今”承上文眼前景, “何在”启下句故乡景, 突出表现了对家乡之不能不时时萦怀。到此,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这个题目所点示的几层意思, 尤其是贯穿全诗的“怀”字, 就表现得十分完满而又含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