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赋梅
辛弃疾
雁霜【1】寒透幕。正护月云轻, 嫩冰犹薄。溪奁照梳掠。想含香弄粉, 艳妆难学。玉肌瘦弱, 更重重龙绡衬着。倚东风一笑嫣然, 转盼万花羞落。
寂寞。家山何在?雪后园林, 水边楼阁。瑶池旧约, 鳞鸿【2】更仗谁托?粉蝶儿只解, 寻桃觅柳, 开遍南枝未觉。但伤心冷落黄昏, 数声画角。
注释:【1】雁霜:严霜。【2】鳞鸿:鱼雁, 此处代指书信。
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词不仅写了梅花的姿态, 还写到了梅花的内心及命运。
B.本词借物抒怀, 借写梅花寄托了词作者深沉的家国情怀。
C.辛弃疾词作善于用典, “瑶池”两句运用典故传情达意。
D.本词风格以沉雄豪迈为主, 以细腻柔媚为辅, 格调鲜明。
13.下列对具体词句的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溪奁”一句, 写梅花生于溪边, 似美人以溪为镜, 在寒夜中梳妆。
B.“倚东风”两句, 由虚转实, 写梅在春风中转盼一笑, 使万花失色。
C.“粉蝶儿”三句, 写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 意味深长。
D.“但伤心”两句, 表面写梅花冷落伤感, 其实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
14.请从梅的形象、描写手法和思想情感等三方面, 比较本词与辛弃疾青年时期词作《生查子·重叶梅》的不同之处。(6分)
生查子·重叶梅
辛弃疾
百花头上开, 冰雪寒中见。霜月定相知, 先识春风面。
主人情意深, 不管江妃【1】怨。折我最繁枝, 还许冰壶荐。
注释:【1】江妃:即梅妃, 性喜梅, 所居处植梅。
答案:
12.D(3分)【解析】“以沉雄豪迈为主, 以细腻柔媚为辅”有误。
13.A(3分)【解析】B项, “由虚转实”有误;C项, “粉蝶未察觉桃花、柳絮已开遍南枝”有误;D项, “暗含作者的悔恨之情”文中无据。
14.(6分)【答案示例】
梅的形象。《瑞》词之梅, 是从雪后园林、水边楼阁沦落至溪边, 无人欣赏, 处境孤独、落寞的形象, 而《生》词之梅, 是于风雪中比百花先开放, 不畏严寒, 从容自如的形象。(2分)
描写手法。《瑞》词写梅, 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以及细节描写的手法进行描写, 而《生》写梅以白描为主。 (2分)
思想情感。《瑞》词寄托有不被人赏识的伤世之感和不平之气, 暗含心怀家国却壮志难酬的深沉痛苦, 《生》词表达了对梅花不畏严寒、不怕雪虐风威的精神品格的赞美, 表达自己孤高脱俗的志趣和超卓挺拔的个性。(2分)
【评分标准】“思想情感”“梅的形象”“描写手法”每个角度比较2分, 每个角度至少说出一处符合词作的不同之处进行比较分析, 能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