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完成下面小题。
登洛阳故城
许浑①
禾黍离离②半野蒿, 昔人城此岂知劳?
水声东去市朝变, 山势北来宫殿高。
鸦噪暮云归古堞, 雁迷寒雨下空壕。
可怜缑岭③登仙子, 犹自吹笙醉碧桃。
注释:①许浑, 晚唐诗人。②“禾黍离离”是从《诗经·王风·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的, 据说周平王东迁后, 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 看见宗庙毁坏, 尽为禾黍, 彷徨不忍离去, 故作此诗。③缑(gōu)岭:即缑氏山, 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多指修道成仙之处。
19.从题材角度来看, 这首唐诗属于______诗。首句即扣“故城”展开描写, 渲染了一种______的氛围。
20.《唐诗鼓吹笺注》评价此诗“于极感慨中却又写的极艳丽, 真绝妙文章也”, 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有哪些“感慨”。
答案:
19. 咏史 凄凉
20.(1)对曾经繁华的故城的缅怀之情。首句“禾黍离离”化用《诗经·黍离》, 暗含对洛阳故城的追思。(2)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昔人城此岂知劳”以反诘的语气, 批判了历史上的统治者穷奢极侈滥用民力。(3)表达盛衰无常, 人世沧桑的感慨。诗的开头写登城所见, 满目荒凉残破, 昔日华丽雄伟的宫殿已荡然无存。颔联照应首联, 揭示权贵之不能长存, 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颈联以不懂人事的鸦、雁, 反映人事的变化, 显得深刻有力。(4)借古喻今, 抒发自己对晚唐政治形势的殷忧。
【解析】
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意象及其特征及意境的能力。
从标题《登洛阳故城》中“故城”可以看出此诗的写作对象是历史古迹, 许浑这首诗是凭吊故城感怀。为咏史怀古诗。此处可以填“咏史”“怀古”“咏史怀古”都可以。
“禾黍离离半野蒿”, 禾黍成行地上半是野蒿。直落登城所见, 满目荒凉残破, 昔日华丽雄伟的宫殿已荡然无存。诗人正是通过眼前景物的描写, 托出“故”字, 把昔日之兴盛与今日之凄凉作尖锐地艺术对比, 从而引出“昔人城此岂知劳”的无限感慨。写了残破苍凉之景, 渲染凄凉的氛围。
2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此诗首联描写登上洛阳城的所见所闻, 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 点出诗题的“故”字, 接着由眼前所见联想到建筑此城的艰辛和统治者的残暴。首句“禾黍离离”, 从《诗经•王风•黍离》篇开首的“彼黍离离”一句脱化而来。原诗按传统解说, 写周王室东迁后故都的倾覆, 藉以寄托亡国的哀思。这里加以化用, 也暗含对过去王朝兴灭更替的追思。
历史上的统治者为了自己的奢华享乐, 役使千千万万的劳力建起了洛阳宫殿和城池, 而今却已倾圮残毁。表达对这座由劳苦百姓辛苦修建, 却终遭废毁的城市的痛惜之情。在这里, 诗以“岂止”构成反诘, 表达了对统治者的愤怒批判和无情嘲讽。
表达盛衰无常, 人世沧桑的感慨。颔联承上作深入描写以“市朝变”与“水声东去”、“宫殿高”与“山势北来”做鲜明对比, 并照应首联, 揭示权贵之不能长存, 表达诗人登城凭吊之情。颈联更写出了故城的荒凉冷落。“鸦噪”说明这里凄清, 人�:敝�;“雁迷”, 说明这里似乎早已被人们遗忘。写景逼真, 细节处处传神, 以不懂人事的鸦、雁, 反映人事的变化, 显得深刻有力。
尾联承上以反折作收, 富贵之不得长存, 人生之过于短暂, 这使诗人痛苦、感慨, 从而产生羡慕神仙的思想, 但诗人却反说“可怜”, 正说明诗人认为虚妄的神仙故事也不能解决现实的矛盾, 不能解决思想上的苦恼, 表达了他这种怀古伤今的感慨的深沉与无限的悲伤。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 诗人用神话传说表达对世事沧桑的无奈, 并进行追古仿今的理性思考, 抒发自己对当时政治形势的担忧。